宏福苑五級火|11.26世紀大火 事件整合與回顧 沉痛哀悼 勿忘追究監管責任

宏福苑五級火|11.26世紀大火 事件整合與回顧 勿忘追究責任
🕯️

這是一場本可避免的悲劇。面對宏福苑大火造成的嚴重傷亡,我們的心情無比沉重。

在此,本刊仝人向所有不幸離世的居民致以最深切的哀悼。
紀錄,是為了拒絕遺忘;追究,是為了避免下一次的犧牲。

願逝者安息,生者堅強
香港人加油

一、事件時間線

勞工處第16次巡查

勞工處巡查記錄相關資料

根據官方資料,勞工處在火災發生前的周四進行了第16次地盤巡查。紀錄顯示,當局在該次巡查中「檢視」了棚網的「產品質量證書」,當時的資料顯示棚網的阻燃效能符合《竹棚守則》標準。此紀錄在災後引發外界對監管標準的討論。

📄 資料來源:媒體報導

宏昌閣棚架起火

消防處接報宏昌閣外牆棚架起火。火勢迅速蔓延,波及大廈使用的防塵網及建築物料。隨後火警升為五級,造成嚴重傷亡。

廉政公署 (ICAC) 介入

廉政公署派員到場取證,調查大維修工程是否涉及貪污、圍標等違規行為。同日,警方拘捕涉事工程承辦商負責人。

📄 資料來源:廉政公署公布

死傷人數增至94人 局方稱棚網符合標準

截至28日,火災已造成至少94人死亡、70多人受傷。與此同時,當局公布初步化驗結果,聲稱大廈外牆的棚架保護網「達到阻燃要求」,指發泡膠封窗為加劇火勢的原因。

二、爭議焦點與各方回應

1. 法團顧問與地區人士之取態對比

事件發生後,公眾關注當初支持工程的地區人士之回應。以下為媒體整理的相關言論:

2023年 (工程爭議期間) 「挑撥」、「妖言惑眾」

據報當時面對關於工程細節及造價的質疑時,時任法團顧問黃碧嬌曾強烈反駁反對聲音。

2025年11月27日 (災後)
黃碧嬌接受有線新聞訪問截圖
「因為這一區區議員真的不是我覆蓋,要去到研究、討論這麼深,我未曾去到有這個訊息。」

在接受有線新聞訪問,被問及顧問責任時,黃碧嬌作出了上述回應。唯翻查其區議員選區為大埔南,包括事發的宏福苑。

2. 救援行動:民間自救與官方協調

災難發生後的24小時內,社區展現了不同的應對模式,引發了對資源分配及應變機制的討論。

民間自發支援

民間自發物資支援
  • 建立資訊平台: 網民迅速開設群組、並設計網站,整合失聯與報平安資料。
  • 物資站: 全港市民自發通宵運作物資站,提供食水及充電支援。

關愛隊與官方行動

關愛隊現場照片
  • 協調爭議: 有媒體報導指,部分身穿制服的關愛隊成員在場打卡後離去,更有指其接管現場由市民自發收集之物資。
  • 資源運用: 社會有聲音討論官方動員機制是否足夠靈活,六億元的資金予「關愛隊」是否物有所值。

3. 關於起火成因的討論

關於起火成因的討論

針對坊間對於「竹棚」與「金屬棚架」安全性的討論,有建築學學者指出,焦點應放在圍網物料而非支架本身。更加重要的更有制度問題,為何早已有居民多次提出、舉報,然而政府部門卻視而不見,直至意外發生?

更何況以金屬棚架取代棚架,可以使工地更加安全之說完全不具科學根據,而且更有巴黎聖母院大火及上海靜安大火的前車之鑑。然而,中國金屬棚架市場達2000億,正面對產能過剩的問題,提出此說的目的實有可疑。

大阪染織機械株式会社曾經做過一個實驗,把一顆1000 度高溫的鐵球放在竹子上方,然後在鐵球上方再放上另外一節竹子,可以看到竹子的耐燃性很高。

三、後續跟進與討論

鑒於事件造成嚴重傷亡及涉及巨額維修工程,社會各界均有聲音認為死因庭未必足以涵蓋所有制度問題。

關於成立「獨立調查委員會」的建議:

有意見參考1996年嘉利大廈及2008年嘉禾大廈大火的先例,建議政府應考慮成立具法定權力的獨立調查委員會,以徹查:

  • 工程招標及物料採購過程是否涉及違規
  • 勞工處及相關部門的監管機制是否存在漏洞
  • 釐清相關人士的法律及行政責任

你就這次事件有何看法?歡迎在下方留言區分享。

本頁面內容整合自各大媒體公開報導及政府文件


0 個留言